酸、堿灼傷事故應急處置方案
發布日期:2020-08-03 瀏覽次數:575
酸、堿灼傷事故應急處置方案
1 總則
1.1編制目的
1.2為了 認真貫徹執行“安全第一,預防為主”的安全生產方針,堅持以人為本,為有效地防止事故發生和在萬一發生事故后能科學、合理、有序、有準備等進行事故處理,減少人、財、物的損失,結合本單位自身實際情況,特制訂本預案。
1.3編制依據
《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》
1.4適用范圍
XXX公司被酸、堿燒傷時的現場應急處置
2 事件特征
2.1 事故類型與危險性分析
2.1.1 酸、堿與人體皮膚接觸局部自覺灼痛發生灼傷、壞死,形成深潰瘍,易繼發感染,愈合極慢,愈后留有瘢痕。
2.1.2接觸眼部可有畏光、流淚、視力模糊和異物感等,結膜充血紅腫,若濺入濃堿,特別是氫氧化鈉,可致角膜損傷甚至失明。
2.2 事故發生的地點
2.2.1 酸堿加藥罐
2.3 事故發生可能出現的征兆
2.3.1 加油罐臺階有缺損不穩固、面罩有裂紋或佩戴不正確等。
3 應急組織及職責
3.1組長:XXX
3.2副組長:XXXX
3.3成員:XXXX
4 小組人員的職責
4.1組長的職責:全面指揮突發事件應急故障處置工作
4.2副組長的職責:組織、協調本車間人員參加應急處置工作
4.3班長的職責:匯報有關領導、組織現場人員進行先期處置
4.4運行人員的職責:發現異常情況,及時匯報,做好運行方式的調整和故障設備的隔離
4.5維修人員的職責:及時趕赴現場,了解、分析現場狀況,消除設備缺陷
5 應急處置
5.1應急處置程序
51.1運行人員發現故障應向班長匯報,班長向組長、當班調度、當班安全員報告,啟動本預案
5.1.2應急小組領導成員到達故障現場后,根據故障狀態及程度做出相應的應急決定,各小組按職責進行采取措施投入應急工作。
6.應急處置措施
1.操作人員發生酸燒傷事故后,首先用大量水沖洗燒傷部位,然后用1%的碳酸氫鈉溶液洗,涂燙傷膏。重傷事故上報應急組長、撥打120急救。
2.操作人員發生堿燒傷事故后,首先用大量水沖洗燒傷部位,然后用1%的硼酸溶液洗,涂燙傷膏。重傷事故上報應急組長、撥打120急救。
7. 7.事故報告流程
7.1 發生事故后班長應立即報告給當班班負責人。
7.2 由班長立即上報公司領導。相關人員接到通知后立即趕到事發現場。
7.3勢態無法控制時由公司應急指揮部決定報警請求轄區相關部門救援。
7.4 公司總經理以上領導負責在事故發生后1小時內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上級主管單位速報突發事件信息。速報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、地點、人員傷亡、設備損壞情況、可能的引發因素和發展趨勢等。報送、報告突發事件信息,應當做到及時、客觀、真實,不得遲報、謊報、瞞報、漏報。
8 聯系電話
經理電話:XX
安全員電話:XXXX
值班司機:XXXX
醫務急救:120
9.注意事項:
9.1應急指揮組
保持通訊網絡的暢通;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和危害程度,制定搶救方案;根據事故災情嚴重程度,決策是否需要外部援助;組織指揮搶救行動。
9.3現場警戒
現場維護組根據劃定的危害區域做好現場警戒,在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干道上實行交通管制。在警戒區的邊界設置警示標識,禁止其他人員及車輛靠近。
9.4現場醫療急救
9.9.1醫療救護組在事故初起階段就應與醫院、說明事故情況及人員傷亡情況,做好緊急救護的準備。
9.9.2醫療救護組必須在第一時間對傷員在現場進行處理急救,急救時按先重后輕的原則治療。
9.9.3經現場處理后,迅速護送至醫院救治。
9.9.4送醫院時作好傷員的交接,防止危重病人的多次轉院。
4.5疏散撤離
9.9.5事先設立安全區域為由1號2號3號門疏散廠外
9.9.6警戒疏散組組織和指揮引導污染區人員撤離事故現場。
- 上一篇:百日安全無事故活動實施方案
- 下一篇:人員高溫中暑時應急處置預案